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咨政 > 决策咨询
 
 
党校学员对补齐“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短板的对策建议
 
 
时间:2018-12-24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访问数:人次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自治区出台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彻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5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170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退出,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区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此,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课题组对正在自治区党校学习的“乡村振兴和脱贫富民战略”等进修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研中,干部们普遍认为,“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短板主要在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以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饮水、安全住房和教育等方面。干部们重点就补齐安全饮水、住房安全和教育问题三个方面短板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安全饮水短板的建议
      “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大部分水资源匮乏,饮水安全保障不足的群众有7万人。对此,干部们建议:
      1. 规划上。要对标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建议按照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关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新要求,提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饮安全工作的通知》,制定实施《全区乡村振兴农村人饮安全规划》,加强农村人饮最后100米工作指导。充分考虑厕所革命、养殖业发展等新需求,调整制定人饮安全水量、水质、水价标准,通过综合改革发展,补齐人饮基础设施短板。在问卷调查中,有干部提出,深度贫困地区安全饮水不是一村一镇甚至一个县能够解决的,贫困地区的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应纳入全区整体规划,实施统一管理。对“五县一片”地区要统筹考虑解决取水、输水等各方利益,加大中央、自治区直接投入力度,取消乡县村自筹。
      2. 建设上。提请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饮最后100米问题,充分考量人饮安全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建管服一体化建设,系统解决存在问题。要将管理和服务纳入建设范畴,运用“云惠宁夏”水利云等公共资源和智能物联技术,将水源到用户的(监测、控制、计量、缴费)全过程自动化管理改造和水质监测纳入建设范畴,加大投入,为推进供水精细化管理和解决“跑冒滴漏”问题夯实基础。还有干部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他们认为,对于确实山大沟深、自来水入户有困难的村,可采用“屋檐集水”+“集雨场地”+“净水器”的方法,来解决群众的用水困难。
      3. 管理上。要运用“互联网+”推进农村人饮综合改革。建议按照工程智能化、管理效能化、服务社会化的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拓展出的新空间,通过优化管理机制、组建水利投融资平台、改革城乡人饮水价、引入专业化队伍、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推广彭阳县城乡人饮综合改革模式,解决无人管、无钱管的问题。以县区为单元,将人饮工程纳入乡村管理,建立人饮工程管理运行档案,落实乡村的管护责任,消除工程建设、运行、管护风险。
      4. 服务上。要便捷公开提升城乡人饮服务均等化水平。要着眼水费收缴难题,加快推进入户计量控制智能化为重点的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加大用水信息公开,让农户在网上扫码缴水费,变“要我缴”为“我要缴”。加大水质监测投入,结合水价改革,在“同源、通网”条件下推进“同质”“同价”。加快形成水费收得回、运维服务跟得上、供水保障提得高的农村人饮管理新格局。
      5. 具体措施上。加快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重点水源建设工程,优先实施深度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区域供水基础设施短板,续建配套设施与节水改造。加大乡村自来水通水建设力度,力争户户通自来水,对于确实无法实现通自来水的农户要完善储水设施,确保人与牲畜饮水安全。还有个别干部认为,对于分散居住的群众,南部山区确实缺水的,为了几家人修路打井成本太高,建议通过集中改造居住,并入集中居住的群众,解决安全用水问题。此外,还要重视移民安置点饮水问题。
      二、补齐深度贫困地区住房安全短板的建议
      目前,我区居住危房危窑的有3万户。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干部们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结合”。
      1. 摸底排查与应改尽改相结合。中央扩大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工作已经开展了近10年,但是仍有部分群众住在危房危窑里,这些房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建议市县住建部门牵头,会同当地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机构,对全区农村的危窑危房存量进行认真细致的摸排调查,建档造册,不能遗漏任何一家危房户。通过摸底排查,确保不漏一户,尤其是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重点人员做到应改尽改。
      2. 精准施策和彻底改造相结合。对现有的农村危房危窑进行分类,查找多年来没有进行危房改造的原因,然后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改造补助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改造计划和目标,不放弃任何一户危房改造对象。对于确实贫困群众的危房危窑改造,由各相关部门整合资金,提高财政补助资金标准,努力提升居住质量和环境。干部们建议,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对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可实行费用全免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自主改善,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对无能力的老人采取政府扶持政策。
      3. 分工负责和压实责任相结合。按照摸底造册的实际情况,制定危房危窑改造目标任务,区、县(区)、乡三级政府各负其责。各乡(镇)对摸底调查和项目改造落实情况负责,县级牵头部门对危房改造的相关标准和补助资金拨付情况负责,自治区危房改造督导组监督县、乡两级的任务落实情况。有干部建议,将县上的危房改造的目标任务纳入自治区级农业农村考核目标范围。
      4. 明确目标和宣传公示相结合。有干部建议,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将危房改造目标纳入各项项目审批实施的首要审核条件。凡是没有危房的村庄才能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范围,没有危房的村庄才是美丽村庄,对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可以给予倾斜。有干部建议,把危房改造调查摸底情况、危房危窑改造目标计划、财政奖补资金标准各发放进度进行公开宣传和公示,让改造农户放心明白,同时可以监督各级政府的行政作为。
      三、补齐深度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短板的建议
      干部们反映,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与小学义务教育。据统计,2016年全区41.8万贫困人口中,3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1.79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4.28%,这部分学龄前儿童全部在家,没有接受幼儿园教育。同时,深度贫困地区的小学义务教育总体质量较差,以泾源县为例,6个乡镇,26个行政村,很多小学的老师数量比上学的娃娃多。
      1. 解决学前教育问题的建议。
      因地制宜,开办农村幼儿园。农村学校点多、面广、地域偏僻,如果每个村建设幼儿园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各村小学(教学点)设施比较完好。有干部建议,要紧密依托当地的村小(教学点),开设幼儿园班;加大力度支持公管民办的幼儿园,不仅要办起来,还要办好;对建档立卡户子女真正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进行全程资助,实现专人负责,将政策落实到位。
      加快机构编制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学前教育的积极性。现核定的幼儿园事业编制已远远满足不了幼儿园建设的需求,建议自治区编制部门按照“自治区管总量、市县管分量”的事业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由市、县(区)有关部门按规定程序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研究解决。可以考虑实行城乡教师流岗制度,采取优秀教师“逢晋必下”的措施。此外,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设置乡村教师岗位津贴,提高数额,调动教师积极性。
      提高学前教育教师整体素质,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与培训。首先,严格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园长、幼儿教师的资格准入制度,公办幼儿园新招聘的教师必须具备幼教专业合格学历和资格证。在审批、年检和等级评估中,把幼儿教师资格证作为不让步指标,确保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其次,聘转结合。通过面向社会招聘、小学富余教师转岗等多种途径,扩大学前教育公办教师队伍。部分县(区)要创新管理机制,开展幼儿教师“县聘乡用”模式,及时化解农村学前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第三,加强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学前教育培训基地,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采取示范园、公办园、民办园教师“结对子”、“手拉手”和专家请进来、教师送出去等方式,系统开展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园长培训工作。
      加大资金的投入,探索社会化办学模式。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教师工资的投入。对于不能改扩建的地方,加大对幼儿园小学的投入力度,确保乡镇都有幼儿园和小学。探索社会化办学模式,推行山川区域手拉手对接帮扶或集团化办学探索,真正使优质教育资源能下沉到深度贫困地区,补齐教育等公共服务短板。
      2. 解决义务教育小学阶段问题的建议。
     
加大政策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的力度。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吸引人才体制研究,特别是要进一步科学动态调整编制,逐步完善招聘机制,提升教师招聘质量并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着力改善和提升这些地区教师队伍结构和能力水平。在经费上进一步加大对六盘山集中连片地区的倾斜力度。在学校周转宿舍项目、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供暖设施项目、体育运动场地改造项目上增加投入,改善学校图书馆、教学仪器、音体美等设备条件。
      加大城乡间教师队伍交流培训力度。重点是加强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力度,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力度,组织好“国培计划”、“送课下乡”和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在经费和骨干教师培训名额的分配上向农村贫困地区侧重。 
      加快实施农村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数字网络进校园,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教育科学管理水平和教育综合服务能力。
      加快中小学职称改革,调动干事的积极性。积极协调人社部门加大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聘比例,进一步提高高级职称评审比例,并重点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协调自治区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教师补贴,使他们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在深度贫困地区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有干部建议,要建立“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程免费体制,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程资助机制。还有部分干部建议,在深度贫困地区,将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到十二年义务教育,对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实现全方位资助,彻底阻断代际贫困。
 
(执笔:吴素芳、龙生平、徐如明、张弼)
 
 
 
最新文章
 
>>   坚守和践行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校(院)举办2023年度全区党校(行政学院<校>...
>>   校(院)举办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2 年智库骨干培训班...
>>   校(院)召开决策咨询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会议
>>   牢牢把握职能定位 实现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   借助全国学习平台 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   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本报记者就2020年决策咨询工作访决...
>>   打造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平罗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做法与启示
>>   灵武市乡村改厕的做法与启示
>>   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