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时间:2020-06-14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魏向前    编辑:张晓    审核:    访问数: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为民造福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是对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充分诠释,也是对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始终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为民造福是党的建设的一贯价值取向。透过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发展的历史脉搏,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矢志不渝地为人民谋福祉而奋斗的宏大目标和历史担当从来没有任何变化。这是因为: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坚定信仰和长期奋斗的方向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磨难,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国家,并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取得无比灿烂辉煌的建设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忠实无比并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并将群众路线视为事关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不管是在血雨腥风的土地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建国以后的如火如荼的国民经济恢复与重建阶段、高歌猛进的改革开放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永无止境的崇高追求。虽然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不同,但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和目标却始终是其永恒的信条和不懈的追求,并且永不满足、永无止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重任和义无反顾的担当。这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这个弥足珍贵、来之不易的优良传统与务实作风必须继承和发扬下去。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传承历史,砥砺前行,时时刻刻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造福于民。

  获得感是为民造福的综合性评判标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人们所奋斗的一切,无论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个人的努力,都与以幸福指数为核心的获得感不无关系。当然,真正的获得感是在形式上更加全面、内容上更加具体、质量上更具含金量的获得感。一般而言,真正的获得感都是建立在以幸福指数为核心的综合性的评判标尺基础之上的。具体体现在:一是获得感应真正体现人本思想。获得感是人们对自己生活满意程度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感受,其判断标准是以幸福指数为基础的。因此,幸福不幸福,获得感程度如何,绝非那种唯有GDP高的单纯以追求经济增长作为唯一取向的判断标准,也绝非那种靠损害环境与牺牲生态以及民生福祉受到侵蚀的“有增长无发展,有财富无幸福”的发展模式,而是不搞数字游戏、不缩水分、不搞花拳绣腿、不搞面子工程、不做表面文章,真正以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真正的幸福感受为原则,着重解决人民经济收入逐年递增、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充分就业、提供优质教育、实现全民医疗、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打造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二是获得感应是一种全过程、全领域的覆盖。获得感不是单一、固定不变的发展指标,而是一个动态、全程的发展指标。这就要精心构建一种长期性、连续性、可测度性的惯性指标体系,也要求我们在政策制定、制度完善、路径选择、方法选取方面始终恪守为民造福的原则,以确保包括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所有地区民众无一例外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所有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方针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生根。这既体现了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中的为民造福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在贯彻执行政策时制度的托底作用,是真正能够实现改革从初始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全程畅通无阻的获得感的必由之路。

  为民造福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安排。一要畅通社会分配领域改革的机制。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人类文明发展变迁的历程来看,消除贫困和弥合收入差距始终贯穿了政府社会政策的始终。无论是当务之急还是从长计议,都必须要统筹好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与第三次分配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三种社会财富分配形式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良性格局,最终实现个人富裕群体财富的递增与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二者的协同发展,从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社会的科学构建与良性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彻底实现精准脱贫。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脱贫问题既是一个绕不开、躲不过的沉重而严肃的难题,也是影响为民造福的短板与痛点。为了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全国上下必须秉持一盘棋的思想,要在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指导下,充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扶持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项目安排精准、驻村到户精准、措施方法精准,久久围攻,常抓不懈,全力争取早日脱贫。二要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性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提供满足民众最基本的生活水准与生活保障的基本权利,这就要求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要优先保障民众的就业、居住、医疗、教育、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需求。政府要真正做到向服务型的转变,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体制机制,为民众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就业创业环境,确保民众能从改革发展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由于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宏大体系,其中的制度、机制、政策之间需要科学设计与无缝衔接,这就要建立以民生为导向、以服务理念为支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新体系。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最新文章
 
>>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继续建设经...
>>   春风化雨润心田 砥砺奋进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在全区干部群...
>>   稳步推进宁夏氢能产业发展
>>   把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 ——校(院)委会传达学习自治...
>>   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在全区干...
>>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在全区干部...
>>   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
>>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在全区...
>>   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在全区干部...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