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4-20    来源:经济学教研部    作者:    编辑:李 园     审核:    访问数:人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前,在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从供给侧发力,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必须要跨越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另一方面,必须跨越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要跨越这些关口,就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的办法解决结构性问题,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及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断提高商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最终形成供求结构动态平衡,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这无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就要坚持从供给侧发力,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是一场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结构调整的过程其实是资源配置的过程,是改革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完善产权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重点是在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领域建立健全制度规则,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明确界定产权并依法保护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进一步放宽价格管制,推动形成供求决定价格的市场机制,要打破市场壁垒与行业准入限制,让生产要素充分流动。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就要继续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应继续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来之不易的成果。全面清理“僵尸企业”,坚决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技术等方面不达标的企业,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发展腾空间、让指标。把化解政府债务和转方式结合起来,平衡好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关系,加强债务化解的统筹协调,在发展中把依然偏高的宏观杠杆率降下来。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到补短板上来,聚焦到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扩大有效和精准投资,增加优质供给,加快补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等突出的短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应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继续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把推动发展的重点由“抓项目”转向“抓环境”,在准入、成本、税费、融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产权保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全面改革、综合施策,最大程度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让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迸发,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企业家安心创业、放心发展。要提升产业链水平。要强化科技引领,深入挖掘潜力,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优化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向市场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坚决打破地区保护,破除要素流动壁垒,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调整优化金融体系供给结构,积极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和民企放贷,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要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束缚,推动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顺利落户转为市民,形成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的良性循环。

  (作者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最新文章
 
>>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创新国家治理机制 切实提升治理效能
>>   实现从制度自卑向制度自信制度自觉跨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历史逻辑
>>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的根本遵循与路径选择...
>>   以制度建设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   民族地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路径建构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