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 > 解读十九大
 
 
【专家解读】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兴盛
 
 
时间:2017-12-15    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    编辑:    审核:    访问数:人次
 

  作者:徐向红 许锐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

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期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相结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坚定文化自信,

就必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价值观自信,就不可能做好价值引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基础。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文化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有机结合,是国家政治理想、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道德准则的有机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就要面对实现梦想、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新诉求,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坚定文化自信,

就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国人精神谱系中最为深沉厚重的底色。它既是个人的私德,也是一种大德,即民族的德、社会的德,体现了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道德价值观。因此,要以德润人心、让德行天下,更好地彰显和激发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建设中国人民更加美好的精神家园,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不断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形成全社会合力;厚植以德育人的土壤,使崇德向善蔚然成风,释放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

就必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这就要求“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原则,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创新中华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把中国老百姓真实、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示出来。

来源:宁夏日报 (2017年12月15日  理论版)

 
 
最新文章
 
>>   着力提升全面小康质量
>>   广泛凝聚合力 决胜全面小康
>>   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   坚定决胜全面小康信心
>>   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检验
>>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   显著优势铸就“四个自信”
>>   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   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