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研咨政 > 决策咨询
 
 
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时间:2018-12-24    来源:    作者:    编辑:    审核:    访问数:人次
 
      当前,我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实施的脱贫富民战略相关政策措施,“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我区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一、我区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的表现特点
      (一)贫困群众“等、靠、要”的贫困心理突出
      有的贫困群众仍未摆脱农耕文明时期的自然经济状态,缺乏现代市场思维,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的贫困群众不思进取,不去分析“我为什么贫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贫困”,一味依靠政府修房和发展产业。有的贫困群众宁可悠然自得地在墙角晒太阳,在麻将桌上搓牌,也不去想办法、下功夫脱贫致富。
      (二)贫困群众“无奈穷”的思维方式趋于固化
      有的贫困群众存在着“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等思想顽疾问题。有的贫困群众脑子里缺乏“人穷志不穷”的意识。有的贫困群众缺乏脱贫的信心,失去了“弱鸟有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动力。
      (三)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参与能力不强
      有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意愿不足,主动参与脱贫的能力不够。有的贫困群众因缺乏对症性的分类指导,脱贫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有的贫困群众存在着“想做的扶贫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而规划的项目又对群众意愿尊重不够”的想法。
      (四)贫困群众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较明显
      有的贫困群众深受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较低地影响,自身受教育程度又不够,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难以改变。有的贫困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身陷物质贫困和知识匮乏的恶性循环怪圈,难以自拔。
      (五)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机制不够
      一些地方缺乏扶志、扶智的有效方式方法,没有形成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的体制机制。一些地方仅仅以教育宣传、思想引导等软性手段为主,难以形成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良好效果。一些地方的培训侧重于种田、养殖的基本技术,缺乏对贫困群众现代科技和思想道德文化的教育引导,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培训。
      二、解决我区部分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的贫困心理
      要依靠贫困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宣传教育活动、道德评议活动,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决心、勤劳致富的志气,以及劳动光荣的正气。要因地制宜,在致富能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通过金融扶贫、乡村旅游、“互联网+”,“农户+基地+企业(合作组织)”等可持续的脱贫产业,帮助一批贫困群众形成脱贫的“底气”和“志气”。要充分及时地为贫困群众提供劳动力流动服务、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技培训和推广、农业生产风险防控和保险等农村生产性服务,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信心和勇气。要组织开展“致富能手”评选活动,通过树榜样立典型,提升贫困群众的志气和骨气。
     (二)打破贫困群众固化的“无奈穷”的思维方式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勤劳致富光荣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唤起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意志。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隔断导致贫困的负面因素,净化社会生态。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引导、教育,特别是要善于树立典型,用周边人群中的榜样和先进事迹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加强扶志及扶智教育,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素质。要根据贫困群众的条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从技能培训、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帮助贫困群众掌握相关技术,提高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要改善贫困群众的饮用水质,加强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等生活环境条件,从基本生活环境上解决贫困群众“无奈穷”的问题。
     (三)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穷的能力
      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自我发展的决心、苦干实干的恒心。同时,增强贫困群众的参与度,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避免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成为“甩手掌柜”。要通过培训等手段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增强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发挥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他们带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发挥致富能人的带动示范作用,选好致富能人,采取先富带后富的方法,实现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通过评选“文明户”“信用户”等活动,倡导贫困群众向榜样看齐,推动实现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全面脱贫。
      (四)斩断贫困群众代际传递的“穷根”
      要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建立健全学生助学体系,发展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培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让每一位贫困学子上得了学,成得了才,就得了业,真正帮助他们斩断“穷根”。要真正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教育扶贫的政策,结合贫困县(区)实际,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不让他们成为代际贫困的“接力”者。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幼儿教育体系,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五)创新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机制
      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既要重视劳动技能培训,也要重视思想道德文化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要构建贫困群众生产劳动的补偿机制,多采用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对贫困群众进行扶持,在扶贫的过程中激发出他们自我发展的意识。要建立贫困群众脱贫的奖励惩戒制度,采取以现金奖励促脱贫成效的激励措施,鼓励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课题组成员:狄国忠 张铁军 李长德)

 
 
 
最新文章
 
>>   坚守和践行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校(院)举办2023年度全区党校(行政学院<校>...
>>   校(院)举办全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2022 年智库骨干培训班...
>>   校(院)召开决策咨询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会议
>>   牢牢把握职能定位 实现科研工作提质增效
>>   借助全国学习平台 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   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本报记者就2020年决策咨询工作访决...
>>   打造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平罗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做法与启示
>>   灵武市乡村改厕的做法与启示
>>   扶贫与扶志扶智并重 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