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校(院)新闻 | | | | | 基层校(院)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共产党人】新时代党的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3-11-15    来源:共产党人    作者:杨春雪,唐彦婷    编辑:刘亦杨    审核:宁杰    访问数: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于从整体上推进党的文化理论创新贡献了强大的思想力量、文化力量、实践力量。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凸显了胸怀天下的文明基因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世界文明是以多样性形态客观存在的,不同国家、民族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历史传统等形成的不同文化构筑了世界文明百花园。对待不同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明确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安全赤字加重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制度对抗论”的鼓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积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这些认识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更以开阔胸襟、世界眼光,让中华民族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现了守正创新的民族智慧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正是在这一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华文明特性、中国时代特色、鲜明中国特色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在守好魂脉和根脉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些论述,既高度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更在守正创新中有力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高度重视价值观念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导向和规范意义,认为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是共产主义的内在要求,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自由个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性、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认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注入了价值灵魂,并赋予其以鲜活的人民性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无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新时代,我们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了重要贡献。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文化也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和体现。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随着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文明也经历了从“文明蒙尘”到“自信自强”的重大转变。纵观当今世界,中华民族与世界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聚焦。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时,中华民族需要进一步激活中华文明的密码,进一步增进对五千年未中断文明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重要论述,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展现出中华民族深沉、持久的文化力量,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注入了自信的思想密码,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引领了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基于对世界历史的认识,马克思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贡献体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并进行了新的伟大创造,形成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要论断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重大成果,特别是“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出中华文明对世界现代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为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执笔:杨春雪,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唐彦婷系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

 
 
最新文章
 
>>   【专家视野】推进我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   【理论前沿】持之以恒学好党史用好党史
>>   【专家视野】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学习好运用好...
>>   【专家视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
>>   【建言献策】努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优实践地和新时代文化强区...
>>   【专家视野】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系上“安全带”...
>>   【专家视野】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   【建言献策】全方位优化乡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
>>   【专家视野】以数字化革命助力宁夏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专家视野】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9 -2018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怀远西路155号  邮编:750021  电话:0951-6660109  传真:0951-2082542  ICP号:宁ICP备05001228号-2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204号